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触犯了什么法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具体来说,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是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
主体: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
客观行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情节要求: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三、情节认定
情节严重:
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伪造、毁灭、隐匿有关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情节特别严重:
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以围攻、扣押、殴打等暴力方法对执行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因拒不执行,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四、法律责任
刑事处罚: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他法律责任:
在提起公诉前或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或从轻、免除处罚。
对被告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诉时,对其故意毁损、无偿处分、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分、虚假转让等方式违法处置的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交由执行法院依法处置。
综上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和其他法律责任。因此,建议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应自觉履行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义务,避免触犯法律。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