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争议中,员工胜诉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企业管理者不解:“公司也有合同、也发工资,怎么员工一告就赢?”
作为长期从事劳动法业务的律师团队,我们想从法律实务的角度聊一聊:员工打赢劳动合同纠纷,企业到底输在了哪里?
一、不是企业“不讲理”,而是企业“不合规”
很多企业主误以为,只要员工“做错事”,企业就可以“说开除就开除”;只要签了合同、发了工资,就算是“合法用工”。
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看的不是“你有没有道理”,而是“你有没有证据、你有没有依法操作”。劳动争议属于弱者保护型诉讼,企业承担的举证义务更重。如果企业操作不合规、程序不到位、文件不完善,哪怕员工确有问题,企业也很可能败诉。
二、企业常见的用工“踩坑”行为
1. 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应当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要支付二倍工资。
案例提醒:很多小微企业口头招人、工资微信转账,结果员工走了直接起诉,法院支持二倍工资赔偿。
2. 辞退员工没有依法操作程序
劳动合同解除需要合法理由和合法程序。例如,经济性裁员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违法解除则需支付赔偿金。
案例提醒:有企业因业绩不达标,直接让员工走人,未做任何书面通知,也无绩效记录。法院认为构成违法解除,判赔员工经济补偿金×2.
3. 加班费不给,或约定含在工资里
加班费是强制性的,不能用“综合薪酬”一笔带过。即使员工签了所谓“加班无报酬协议”,也无效。
案例提醒:一公司月薪制,员工每天加班到九点,公司认为“月薪里包含加班费”。法院判定须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4. 规章制度缺失或没有公示
企业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制定,或者没有向员工公示,也不能作为辞退或处罚员工的依据。
案例提醒:一公司以“违反公司规定”为由辞退员工,但法院审理中发现:制度既无员工签字,也无公示记录,最终认定解除违法。
5. 不依法缴纳社保
不为员工缴纳社保,不仅行政违法,还可能被追溯补缴,甚至导致劳动关系被确认无效或变更。
案例提醒:有公司拒为试用期员工缴社保,后员工遭遇工伤,企业被追缴三年社保并赔偿医疗费用。
三、企业如何避免劳动争议“踩坑”?
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明律师提心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及时签署规范的书面劳动合同
2.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依法公示
3.依法缴纳社保、公积金,避免“侥幸心理”
4.涉及辞退、处罚等敏感事项必须留痕(书面通知、绩效记录、谈话录音)
5.日常管理中,建议企业建立员工档案(包含入职表、奖惩记录、培训签到、请假单等)
最后:劳动法不是天平,而是底线
劳动法的设定本就偏向保护劳动者,企业要想在法律风险中“立于不败”,靠的不是强硬态度,而是合规操作和证据意识。
很多劳动争议的发生,不是因为员工“坏”,而是企业在制度、流程、举证等方面不规范。一旦发生纠纷,企业再“后补材料”“回忆谈话”,往往为时已晚。
我们律所长期为企业提供劳动法咨询与合规辅导服务,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风险、规范用工制度、建立证据链,避免“因小失大”。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