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中,“故意伤害罪”是最为常见的罪名之一。打架斗殴、邻里冲突、酒后情绪失控等行为,极易演变为刑事案件。一旦涉嫌故意伤害,轻则拘留罚款,重则被判处三年、十年甚至无期徒刑。很多当事人或家属在案件发生后非常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是否需要请律师、请律师能做什么。
一、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定义及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也就是说,故意伤害罪的量刑跨度非常大,从拘役到死刑都有可能,关键在于造成的后果:轻伤、重伤还是死亡。
二、案件初期:是否需要请辩护律师?
不少当事人或家属有疑问:我只是打了人,不至于坐牢吧?或者对方也先动手了,是不是不算犯罪?
事实是:一旦被刑拘或批捕,案件已经进入刑事程序,严重程度已经超出普通民事或治安范畴。此时应尽快委托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介入。
辩护律师可以:
会见当事人,了解真实案情;
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
查阅案卷,核实证据合法性;
提出“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或“自首、立功、和解”等辩护意见;
协助当事人争取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三、刑事辩护中,律师能做什么?
1. 案件定性分析
例如,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是否属于过失伤害,是否可以定性为民事侵权而非犯罪等。这对案件走向影响重大。
2. 伤情等级争议
故意伤害案件的量刑与伤情鉴定结果密切相关。我们在办案中经常会发现,伤情认定存在争议,例如轻伤与重伤之别,直接影响到是否构成重罪。律师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提出专业意见挑战原鉴定结论。
3. 促成谅解和和解
在很多案件中,取得被害人谅解书是从轻处理的重要因素。律师可以合法合规地协助家属沟通,争取被害人谅解或达成赔偿协议,为案件定性和量刑创造有利条件。
4. 适用缓刑或不起诉
若案件符合条件(初犯、轻伤、积极赔偿等),律师可推动适用缓刑、争取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四、真实案例分享
我们代理过一起典型案件:当事人李某在聚会时与他人发生争执,推搡过程中将对方撞倒,致其手臂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一级。
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并将李某刑拘。我们介入后发现,对方存在先动手情节,且李某有自首行为。我们及时提交了取保候审申请,成功让李某回到家中等待处理。
在后续侦查和起诉阶段,我们多次与检察机关沟通,提交了详细的证据材料和法律意见,最终检察院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李某避免了留有案底的刑事处罚。
五、给当事人的几点建议
1.第一时间委托律师介入,尽早控制风险;
2.切勿私下串供或隐瞒事实,这只会加重刑责;
3.保留沟通、赔偿、谅解相关证据,有利于从轻处理;
4.保持冷静配合司法机关调查,不抗拒、不逃避;
5.切记:打人不等于正义,有时候一念之差就可能改变命运。
结语:法律不是冷冰冰的,它也有人情味
每一位涉嫌犯罪的人背后,往往都是一段复杂的纠纷和情绪纠葛。作为辩护律师,我们不为暴力辩护,但始终坚持:每一个被指控的人,都应获得合理的辩护权利。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