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租房季,总会看到“房东突然涨房租”、“租客莫名被赶走”、“押金被无故扣除”等纠纷刷屏。作为法律从业者,我们想说——大多数问题,其实在签合同前就能预防。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讲讲租房签合同前,必须知道的法律常识,帮助你避开法律雷区,租得安心、住得放心。
一、房东真的有权出租这套房子吗?
签合同前第一件事,不是谈租金,而是确认房东的“资格”。
实操建议:
查看房产证:确认房东是否是房产所有人。
身份证+产权信息要匹配:身份证姓名要和产权人一致。
如果房东不是本人(比如是亲戚代为出租):
需要提供房东签署的授权委托书,并附上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友情提醒:中介提供的“租赁授权”不等于房东授权,务必核实!
二、别忽略合同内容,这些条款必须重点看!
很多租客随便扫一眼合同就签,事后发现吃了大亏。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这几个条款:
1. 租金和支付方式
写明每月租金金额。
付款方式(如支付宝、银行转账)要可追溯。
是否包含物业、水电、宽带等费用。
2. 押金条款
通常为1-2个月租金。
明确退还时间与条件,比如“租赁到期后7日内无息退还”。
3. 维修责任
明确小修(如灯泡、水龙头)是否由租客承担,大修(如水管、电路)由谁负责。
约定维修流程,避免紧急情况“踢皮球”。
4. 提前解约的约定
是否可以提前解约?需提前多久通知?
是否有违约金?金额如何计算?
三、房屋现状一定要拍照&列清单
交房当天,建议双方共同确认房屋设施现状,并拍照+文字记录,包括:
墙面、地板有无损坏
家电设备的品牌、型号、完好情况
水表、电表读数
钥匙数量
可以写成《交接清单》,双方签字盖章,避免退房时“各执一词”。
四、这些潜规则≠法律!
有些房东或中介常说“这是行业惯例”,但实际上并不合法:
押金不退
房东无权以“租客损坏设施”或“提前退租”为由单方面扣押金,需要证据支持,且金额合理。
如果房东是“转供电”(非直接供电),则不得加价转售电费,否则涉嫌违法。
不签合同更灵活?
没签合同更容易吃亏,维权难度更大,对租客极为不利。
五、遇到纠纷怎么办?
首先,保留好证据:
合同、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照片等。
然后,可以:
协商处理:很多问题能沟通解决。
拨打12348: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申请调解或仲裁:通过司法手段解决。
如问题严重(如非法扣押财物、强制赶人),可直接报警或向法院起诉。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