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往往不仅是情感的终结,更是一场关于财产归属的理性博弈。实践中,很多人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存在误解:房子是谁名下的就归谁?婚后工资是否可以自己支配?父母出的钱买房,算不算夫妻共有?
这些问题,在离婚时往往成为争议焦点。本文由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为大家整理并科普,帮助大家一文读懂——夫妻离婚,哪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
一、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
简单来说,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这一点是《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规定的法律概念。换句话说,只要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不论登记在谁名下,原则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二、以下这些,通常属于共同财产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不管是谁工作赚的钱,只要是在婚后所得,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便是婚后其中一方全职带娃、无收入,也对另一方的收入享有一半的权益。
经营收入、投资收益
夫妻一方婚后经营公司、参与投资、炒股赚的钱,均属于共同财产。哪怕公司只登记在一人名下。
房产(婚后购买)
无论房产证是谁名字,只要是婚后买的,通常认定为共同财产。哪怕首付是父母出的,只要没有明确赠与一方的书面说明,也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车辆、贵重物品
婚后购买的车、金银珠宝、艺术品等高价值物品,也属于共同财产。
银行存款、理财、数字资产
只要是婚后取得的存款、理财收益、数字货币等资产,都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三、哪些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并非所有财产都是“共同的”,以下这些情形通常属于个人财产:
婚前个人财产
婚前已经取得的房产、车、存款、股票等,仍归个人所有。即使婚后继续保有,只要未混同,一般不会变为共同财产。
继承或赠与所得
婚后接受的继承或赠与,如果明确是只赠与一方的,也属于个人财产。但如果父母赠与时没有特别说明给哪一方,则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身体权利相关的赔偿
如伤残赔偿金、抚恤金、医药费等,通常属于个人财产。
专属于个人使用的生活用品
比如婚后一方使用的衣物、手表、个人收藏等,虽然在婚后购买,但一般不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四、财产是否共同,关键看几点
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
是否有明确的赠与或继承说明?
是否为夫妻共同生活所用?
是否存在混同?(比如婚前存款用于婚后买房)
这些要素将直接影响法院的判断。
五、签订婚前/婚内协议的重要性
现实中,很多纠纷本可以通过婚前或婚内财产协议事先规避。例如,如果婚前房产婚后共同还贷,可以约定产权归属及增值部分的分配方式。如果一方继承了大笔资产,也可以通过协议明确其归属。
协议有效前提是:内容合法、公平合理、双方真实自愿签署。
六、结语:提前厘清界限,离婚也能理性
很多人在离婚时,才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对家庭付出的劳动值多少钱?名下的资产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这些问题,无法只靠感觉判断,而应基于法律事实。
如您在婚姻财产问题上有更具体的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误判而失去应有权益。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路1012号国信证券大厦三楼。是中国一家集团化的律师事务所,目前服务区域覆盖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海南、江西、湖南、湖北、长春、黑龙江等多个城市。多名执牌超过30年的资深律师领航,带领全国1000多名执业律师与合作律师,服务了全国超10000+用户。90%+胜诉率,聚焦各类民商事纠纷及刑事案件,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请好律师,办好案件,广东腾业律师事务所。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