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可以说是人生大事之一,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交易,谁都不希望出问题。可现实中,很多人买房时只顾着谈价格、看地段,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房屋买卖合同。
这份薄薄的纸里,可能藏着不少“雷区”,一不小心就可能让你钱房两失,甚至陷入漫长的诉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房屋买卖合同里常见的法律陷阱,以及你必须重点关注的条款。
一、房款支付方式&时间不清楚,可能影响产权过户
常见问题: 很多合同里只简单写了“买方应支付房款若干万元”,但对具体付款时间、付款方式、尾款支付节点没有详细说明。
风险在于:
买方如果未按期付款,卖方能否单方解除合同?
如果约定不明,买方拿不到房也不能退钱。
银行贷款审批延误,是否属于买方违约?
建议: 付款方式要写清楚(一次性付款还是贷款),每一笔款的时间、金额、账户信息都要列明,并写明每笔款项之后卖方需履行的义务(如提供材料、配合过户等)。
二、违约责任不明确,出了问题说不清谁该赔
常见问题: 很多人签合同时不敢谈“违约”,怕伤感情,于是合同里违约条款写得很笼统。
典型坑点:
“违约方应承担相关责任”——啥叫“相关责任”?怎么算?
“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损失怎么认定?需不需要举证?
建议: 把违约行为具体列出,比如:
买方逾期付款X日以上
卖方拒绝过户
任一方擅自毁约
再明确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是固定金额?还是房款比例?建议具体写明,如“卖方毁约须赔偿买方总房款的10%”。
三、房屋权属状况模糊不清,存在隐性债务风险
你得搞清楚:
卖的到底是不是产权清晰的商品房?
有无抵押?有没有共有人?有没有查封?
是否还有租客未搬走?
一个真实案例: 买方签完合同交了定金,结果发现房子有抵押贷款,无法正常过户。最后卖方拖延半年才还清贷款,买方因此损失了贷款利息和时间成本。
建议: 合同中应明确:
卖方承诺该房产无抵押、查封、无共有人或已征得全部共有人同意。
若有抵押,卖方应于几日内解除抵押,并承担全部费用。
附带产权证复印件,核实人名、地址、用途等关键信息。
四、“交房”时间和“过户”时间混为一谈,容易引纠纷
交房≠过户,但有些合同把二者混为一谈。
常见雷区:
“卖方应于收到全部房款后交付房屋”——但未写明是否同步完成产权过户。
买方已入住,但产权还在卖方名下,期间出事(如房产被查封),买方难以维权。
建议: 合同中应分段写明交房和过户的时间节点,并标明:
哪个时间点交钥匙、水电户头移交、物业结清
哪个时间点去房产局办理产权变更
双方协作办理的义务与时限
五、税费约定模糊,最后“背锅”的可能是你
买卖房屋涉及的税种不少,如契税、增值税、个税、土地增值税等。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分担比例,容易扯皮。
建议: 在合同中列明:
每一项税费由哪一方承担
特殊情况(如政策调整)如何应对
明确费用承担不等于代缴,避免一方“代垫不归”
六、“附加条款”藏猫腻,小字部分别忽略!
你有没有注意到合同最后可能附有“小字”一页,比如《补充协议》《承诺函》《定金协议》?
这些虽然是“附件”,但一经签署也是合同组成部分,具备法律效力!而这部分最容易被人埋雷,比如:
买方须承担卖方贷款清偿义务
若贷款审批失败视为买方违约
逾期交房不视为违约等
建议: 签字前一定要逐字阅读所有附件内容,有疑问当场提,必要时请律师把关。
写在最后
一纸合同,承载的不只是“交易”,更是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合同签得好,能帮你预防大多数风险;签得糊涂,出了问题想后悔都晚。
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买房的小白,还是准备出手房产的卖家,都要谨记:看清合同每一条、每一字,不懂就问,不清就改。
如果你对具体条款还有疑问,欢迎评论区交流或私信我,我们可以一起解析合同条款,避开法律陷阱。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